首頁 / 牙科知識 / 電池知識 / 智慧眼鏡是手機廠商的最終歸宿嗎?

智慧眼鏡是手機廠商的最終歸宿嗎?

24 Dec,2021

By hoppt

ar眼鏡_

“我不認為元宇宙是為了讓人們更多地接觸互聯網,而是為了更自然地接觸互聯網。”

Facebook創始人兼執行長馬克祖克柏在XNUMX月底接受採訪時談到了Metaverse的願景,引起全球關注。

什麼是元宇宙? 官方的定義源自於一部名為《雪崩》的科幻小說,該小說描繪了一個與現實世界平行的虛擬數位世界。 人們使用數位化身來控制和競爭以提高自己的地位。

說到元宇宙,就不得不提到AR和VR,因為元宇宙的實現層面是透過AR或VR來實現的。 AR中文是擴增實境的意思,強調真實世界; VR是虛擬實境。 人們可以將眼睛、耳朵等所有感知器官沉浸在一個虛擬的數位世界中,而這個世界也將利用感測器將人體的肢體動作與大腦連結起來。 波動被回饋到數據終端,從而到達元宇宙領域。

無論AR還是VR,顯示設備都是技術實現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智慧眼鏡到隱形眼鏡甚至腦機晶片。

應該說,元宇宙、AR/VR、智慧眼鏡這三個概念,是前者與後者的關係,而智慧眼鏡是人們進入元宇宙的第一個入口。

作為目前AR/VR的硬體載體,智慧眼鏡可以追溯到2012年的Google Project Glass。這款設備在當時就像是時光機的產物。 它集中了人們對穿戴式裝置的各種想像。 當然,在我們今天看來,它也可以在智慧手錶上實現其未來的功能。

近年來,許多廠商紛紛加入智慧眼鏡賽道。 那麼這個被稱為「手機終結者」的未來產業到底有何奇妙之處呢?

1

小米變身眼鏡廠商?

根據IDC等機構統計,62年全球VR市場規模為2020億元,AR市場規模為28億元。 預計到500年AR+VR市場總額將達到2024億元。根據Trendforce統計,AR/VR將在五年內發布。 貨運量年複合成長近40%,產業正處於快速爆發期。

值得一提的是,400,000年全球AR眼鏡出貨量將達到2020萬副,年增33%,顯示智慧眼鏡時代已經來臨。

國內手機廠商小米最近做出了瘋狂舉動。 14月XNUMX日,他們正式宣布發佈單鏡片光波導AR智慧眼鏡,外觀與一般眼鏡一模一樣。

眼鏡採用先進的MicroLED光波導成像技術,實現資訊顯示、通話、導航、拍照、翻譯等全部功能。

很多智慧型設備都需要配合手機使用,但小米智慧眼鏡不需要。 小米內部整合了497個微型感測器和四核心ARM處理器。

從功能來看,小米的智慧眼鏡已經遠遠超越了Facebook和華為的原有產品。

智慧型眼鏡與手機最顯著的差異在於,智慧眼鏡具有更身臨其境的外觀和感覺。 有人猜測,小米可能會轉型為眼鏡製造商。 但目前來看,這款產品只是一個測試,因為這款傑作的發明者從未將其稱為“智能眼鏡”,而是以老式的“信息提醒”來命名——表明該產品設計的初衷是為了收集市場回饋來看,離理想的精準AR還有一段距離。

對小米來說,AR眼鏡或許是向股東和投資者展示其研發能力的一個入口。 小米手機一直呈現出科技集合、高品質、低價位的形象。 隨著生態日益發展,公司規模逐漸擴大,只走低端顯然已經無法滿足小米的發展需求──他們必須展現出高精度尖頭的一面。

2

手機+AR眼鏡=正確玩法?

小米作為先行者成功展示了AR眼鏡獨立存在的可能性。 不過,智慧眼鏡還不夠成熟,現在手機廠商最穩當的出路就是「手機+AR眼鏡」。

那麼這個組合盒能為使用者和廠商帶來哪些好處呢?

首先,用戶成本較低。 由於採用「手機+眼鏡」模式,資金僅用於光學技術、鏡片、開模等。 這些技術和產品目前已經相當成熟。 價格可以控制在1,000元左右,將節省下來的成本用於宣傳費用、生態研發,或讓利於使用者。

二是全新的使用者體驗。 最近,蘋果推出了iPhone13,許多人不再陷入iPhone的升級換代。 用戶對浴霸、三攝寬幅、瀏海螢幕、水滴螢幕等概念都快感到厭煩了。 雖然手機不斷升級換代,但並沒有改變用戶互動的方式,也沒有像賈伯斯當年對「智慧型手機」的定義那樣發生根本性的創新。

智慧眼鏡則完全不同。 它是構成元宇宙的核心元素。 「虛擬實境」、「擴增實境」帶給使用者的震撼遠不是低頭刷螢幕所能比擬的。 兩者的結合能夠擦出不一樣的火花。

第三,刺激手機廠商利潤成長。 眾所周知,近年來,智慧型手機的迭代速度絲毫沒有放緩,但效能提升卻跟不上,用戶的期望逐漸下降。 國內手機廠商的獲利能力並不樂觀,小米的利潤率甚至不足5%。

儘管用戶仍有足夠的消費能力,但他們越來越不願意為沒有新創意的「新」手機買單。 假設可以將AR眼鏡與智慧型手機搭配使用,實現虛擬多螢幕和獨特的互動體驗。 那麼,用戶自然願意購買新產品,這將成為廠商新的成長點。

想必,身為手機廠商的小米也看到了誘人的利潤空間,將搶佔智慧眼鏡賽道。 因為小米確實有資本進入AR產業,但很少有公司能與其資源聚合相符。

然而,真正的元宇宙場景是不會允許那些戴眼鏡握手的傻傢伙出現的。 如果智慧眼鏡在未來的世界中無法獨善其身,那麼意味著火熱的元宇宙概念也將失敗。 這也是很多手機廠商選擇觀望的原因。

3

可預見的未來眼鏡的“獨立日”

確實,智慧眼鏡最近掀起了一股浪潮,但手機製造商知道這不應該是他們的最終目的地。

甚至有人斷言,智慧眼鏡只能作為「手機+AR智慧眼鏡」模式的配件而存在。

根本原因是智慧眼鏡的獨立生態還很遙遠。

無論是Facebook發表的「雷朋故事」智慧眼鏡,或是尼爾早前推出的Neal Light,它們的共同點就是沒有自己的獨立生態,並宣稱擁有小米眼鏡Discovery的「獨立系統」版本。 這只是一個測試產品。

其次,智慧眼鏡在功能上也存在缺陷。

目前,智慧眼鏡有幾個必備的功能。 打電話、拍照、聽音樂不再是問題,但消費者熱切期待看電影、玩遊戲,或更多未來功能的實現。 事實上,它一定不能帶來消費者的利益。

拍照、導航、通話等核心功能已經在手機或手錶上具備。 智慧眼鏡必然會陷入「手機第二螢幕」的尷尬境地。

最重要的是,消費者戴上智慧眼鏡不感冒。

智慧眼鏡有很多實際問題需要解決。 由於重量較重,因此很難長時間佩戴。 VR眼鏡電池和輕巧之間的平衡也需要克服。 更何況,超短距離的電子螢幕對於近視眼的人來說非常不友善。

當功能還不足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時,戴上一副可有可無的框架眼鏡未免有些可笑——畢竟; 使用額外的工具來改善你的生活比有效地改變你的生活方式更容易被接受。

當然,價格高是關鍵。 電影中的理想AR是科幻的、美好的、值得追求的,但面對難以量產的智慧眼鏡,人們只能感嘆:理想很完整,現實卻很骨感。

經過多年的發展,智慧眼鏡不再是新興技術,而是成熟的獨立產業。 就像手機、PC一樣,如果最終要進入市場,成為消費品,就不能只靠科技──角度考慮。

供應鏈、內容生態、市場接受度是目前困住智慧眼鏡的牢籠。

4

結束語

從市場角度來看,無論是掃地機器人、智慧洗碗機,還是創新的寵物硬件,這些成功進入市場的產品都無法滿足用戶當前的需求。

智慧眼鏡缺乏強制升級的核心需求。 如果再這樣下去,這種未來的產品就只能存在於科幻小說的烏托邦了。

手機廠商可能不滿足於「手機+智慧型眼鏡」的模式。 最終的願景是讓智慧眼鏡成為智慧型手機的替代品,但想像空間很大,佔地面積卻很小。

關閉_白色
完成交易

在這裡寫詢問

6小時內回复,歡迎提問!